求學時期
游子揚校友自國立臺北工專畢業之後,通過全國二年制技術學院聯招,進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就讀。在營建系就讀期間,加入吳文華教授的研究室,參與土壤與結構互制的大學生專題研究。在吳老師門下,看見學者治學的認真與嚴謹態度,更感受到自己知識的不足。然而,卻在吳老師的鼓勵之下,開啟了對研究工作的興趣。課餘之際,擔任系刊創刊號「棟樑」總編輯之職。兩年之後,畢業取得學士學位。
自營建系畢業之後,透過保送甄試,進入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就讀,加入張瑞宏教授的研究室,進行研究複合地盤的土壤極限承載力之數值模擬,兩年後完成碩士論文並取得碩士學位。畢業之際,通過國防部預備軍官考試,錄取為第四十八期少尉預官,入伍一年十個月在陸軍服務。服役期間,先後擔任工兵連排長,工兵營人士官,師參一官,師人事行政官等職。 退伍之後,在國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,擔任短期研究助理一職。任職期間,負責至各縣市地震資料站收取資料,以及進行地下震波在斷層中傳播的數值模擬研究。任職九個月後,通過留學考試,申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之博士班就讀。
美國麻省理工就讀一年之後,先在康納(Jerome J. Connor)教授的研究室,撰寫雙拱結構之震動行為分析的碩士論文,同時先取得碩士學位。之後加入布由柯茲特克(Oral Buyukozturk)教授的研究室,進行關於電磁波在波特蘭混凝土中的散射行為研究。在撰寫博士論文的期間,從電機系的孔金甌(Jin Au Kong)教授以及史達林(David Staelin)教授身上,學習電磁波散射理論以及在電磁遙感測量方面的技術。攻讀博士學位期間,有機會透過修課,從機械系,物理系,數學系,還有航太系的其他教授身上,學習到不同領域知識,增長見聞。博士論文委員會當中,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福特(Michael Forde)教授在討論時的諄諄提示,以及許多發人省思的故事,讓我成長許多。就讀期間,有幸接受校內的研究獎學金(The Schoettler Scholarship),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(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, NSF)研究生獎學金,中華民國台灣教育部的公費留學獎學金,以及在台灣家人的資助,方能順利完成學業。經過六年的研究工作,通過博士論文答辯,取得博士學位。
研究領域
畢業當年,自己關於電磁波在於遠距混凝土成像方面的研究,榮獲美國非破壞性檢測學會(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, ASNT)的年度研究獎章,同研究也取得一項美國專利。同年,有幸獲美國麻州大學洛爾分校(UMass Lowell)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聘為助理教授,開始建構麻州大學洛爾分校的民用雷達實驗室。次年,有幸受母校營建系之推薦,獲選為雲科大傑出校友。再隔年,因為自己關於利用電磁波在檢測混凝土結構物內部狀態的理論工作,獲選為日本學術促進會(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, JSPS)的國外會士,並於次年短暫訪問日本一個月,進行研究方面的交流與合作。從事教職六年之後,獲得升等為副教授並取得終身教職。同年,開始擔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副系主任,以及土木與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學程負責人。
研究領域
畢業當年,自己關於電磁波在於遠距混凝土成像方面的研究,榮獲美國非破壞性檢測學會(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, ASNT)的年度研究獎章,同研究也取得一項美國專利。同年,有幸獲美國麻州大學洛爾分校(UMass Lowell)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聘為助理教授,開始建構麻州大學洛爾分校的民用雷達實驗室。次年,有幸受母校營建系之推薦,獲選為雲科大傑出校友。再隔年,因為自己關於利用電磁波在檢測混凝土結構物內部狀態的理論工作,獲選為日本學術促進會(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, JSPS)的國外會士,並於次年短暫訪問日本一個月,進行研究方面的交流與合作。從事教職六年之後,獲得升等為副教授並取得終身教職。同年,開始擔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副系主任,以及土木與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學程負責人。